莫向外求”出自一道佛学理论:不向外求。
“莫向外求”出自一道佛学理论:不向外求。
佛早就断言:有求皆苦。又说:无求品自高。心无外物,等同虚无。
莫向外求理解是:专修佛法,不向外道去“求”。
佛教认为,从生命的源头上来说,一切都是本来具足的,本来就圆满的,无须向外追求,自心中本来就具足一切法。
“莫向外求”还出自一句名言: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,不假外求。
出处:王阳明心学——龙场悟道。
释义:圣人之道是什么,就是良知,良知人人都有。判断事情对错是非,标准是良知,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。
典故:
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(1506年),因反对宦官刘瑾,被廷杖四十,谪贬至贵州龙场(贵阳西北七十里,修文县治)当驿丞。龙场万山丛薄,苗、僚杂居。
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,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,日夜反省。一天半夜里,他忽然有了顿悟,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,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。认识到“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,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。”这就是著名的“龙场悟道”。
扩展资料:
莫向外求,反求诸己,是灵修或修佛之道。
心即是佛,莫向外求,性净明体为本体,佛名号和咒为用。体用不二,都是自性。咒即是心,心就是咒。
开悟是拨开遮障,见到清净自性的本体,恰恰是念佛持咒拨云见日的结果。
念自性而见自性。
正如很多寺庙的外墙上都会画的“生命之轮”描绘的一样:阎罗王手里拿的,是一面镜子,上面映出的是包括“十二因缘”在内的场景。
镜子的作用是什么,是照自己的。所以,莫向外求,意思就是不用去寻求外力的帮助,如同照镜子一样,去探寻自己就够了,即去除我执。
莫向外求,反求诸己,不执著,不期待,便可以看破滚滚红尘了,也就释然。
更新时间:2024-12-18 20:2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