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阳明的4个人生顿悟:立志、勤学、改过、责善

作者:李奕甫 来源:www.jianshu.com 发布时间:2019-06-20 08:12

明武宗正德元年,

王阳明因反对宦官刘瑾,

被贬至贵州龙场的荒僻之地。

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,

王阳明在一种困顿和痛苦之中,

结合自己历年来的遭遇,

日夜反省,

终于在一天半夜豁然大悟,

认识到“圣人之道,

吾性自足,

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”,

史称“龙场悟道”。

王阳明在顿悟时认识到:

圣人之道吾性自足、人人皆可成为圣人,正是他懂得的第一件事,有了这一基础,就人人可以参悟心学智慧,向人生的更高处迈进。

就在这期间,王阳明又写了《教条示龙场诸生》一文,提出了另外四件事,用以告诫和教导追随他的弟子门生。这四件事,看似普通寻常,但由于是在龙场悟道这个重要时刻提出,就尤其值得我们重视。因为,那很可能就是心学的精华、人生的要旨。

1、立志:“志不立,天下无可成之事”

这是王阳明首先指出的一点。

他说,就算是那些工匠,其技能的练成也要以立志为根本,更别说更大的事业。 

为什么立志如此重要?

王阳明举例说,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,那么就好像船没有舵木、马没有衔环,于是只能随波逐流,人生就会一盘散沙。

用现在的话说,

志向就如同定盘星、指南针,关系着人生之路的平衡和方向。

否则,人就会是无头苍蝇,人生就会是一团浆糊。

王阳明又批评当时的读书人——懒散堕落、贪玩成性,荒废学业、浪费时日,最终注定是一事无成。

而他们之所以如此,

就是因为没有立定志向。

这同样值得我们警醒,

因为我们很多人,

正像王阳明所批评的那样。

此外,立志也是君子之道,立不立志,很大程度上也是君子与小人之别,

譬如奋斗于人生目标者与游手好闲的混混。

王阳明的这些话极具说服力,

因为他自己就是例子。

他少年时代就立志成为圣贤,

此后终生矢志不渝、奋斗不已,

最后的确成为了圣人。

王阳明此处也再次重申:

立志成为圣人,就会成为圣人。

立志成为贤人,就会成为贤人。

推而广之,不论你想做什么、做成什么,想成为什么样的人、得到什么东西,立志都是第一步、大基础和真关键。

2、勤学:“不以聪慧警捷为高,而以勤确谦抑为上”

王阳明说,立志成为君子之后,就要勤于学习,因为就像诸葛亮《诫子书》中所说的:非学无以广才,非志无以成学。如果你立了志却做不到勤学,那只说明一个问题——你的志向根本就不坚定。

要立志,还要志向坚定,

这才是王阳明所强调的立志的完整内涵。

学习先要端正态度,

王阳明所强调的态度就是“不以聪慧警捷为高,而以勤确谦抑为上”。

不以聪明机警为高尚,却是以勤奋谦逊为上上。

王阳明说,只有具备这种态度,才有资格追随于他,才有资格接受心学的启发和洗礼。

这其实已经是做人做事之道了,

何止适用于勤学,

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如此。

王阳明又延伸道:

世间有两种人,一种明明肚子里没料,却要装得很博学很深刻,喜欢炫耀自己,爱用大话迷惑别人,还忌恨别人的长处,说到底其实是在掩饰自己的无能;即使他装出高高在上的样子,招来的也只会是别人的厌恶和鄙弃。

还有一种人,总是觉得自己无德无才无能,所以勤奋学习、喜欢请教别人,并坚定地实行自己所学到的;也能够常常称赞别人的长处,并因自己的过失而自责;他们学习别人长处的同时,也明白自己的短处,所以努力学习、修正和弥补。

这种人,则即使表现得再谦下,也会得到别人的赞扬和崇尚。 当今时代,依然存在这两种人,尤其是第一种,而且恐怕很难绝种。所以阳明先生的话,依然需要被深深铭记,借以警醒和指引自己,并传之后世。

3、改过:“不贵于无过,而贵于能改过”

王阳明说,

就算是圣人,也是不免要犯错误的。

圣人与常人之别,其实不在犯不犯错误上,而在于能不能及时、不断地改正错误。

所以,人“不贵于无过,而贵于能改过”。

他又指出人应当经常反省两个问题:

平常自己有没有不知耻、不诚信、不道义的言语行为?

有没有对父母不孝顺,对他人不友爱,而与奸猾、狡诈、苟且和刻薄沾了边?

这两点,一个关系为人,一个关系处世。

王阳明说,

有这些不良行为的人,

要么是不自知,

要么是没有朋友和老师的规劝约束;

说白了,就是不知好歹,和没有教养。 

王阳明又特别强调了一点——积极改过是应该的,

但注意不能因为犯了错而过度地羞愧、沮丧和自卑。

因为,这样还哪有信心、心劲儿和功夫去改过?

所以既要树立起态度,还要摆正好心态。

如此坚持不懈地改下去,

就总有一天能够尽除自己的恶习。

4、责善:“朋友之道,忠告而善道”

对于与朋友相处,

王阳明只强调了一点——要“忠告而善道之”。

即对于朋友的过失,

要做到尽力地劝告和开导,

但要注意说话的方式。

只有这样,才能尽到自己对朋友忠诚爱护的心意。

怎样才是好的说话方式?

王阳明说,

就是在劝告和开导朋友时,

要做到态度尽可能地婉转曲折。

因为只有这样,

朋友才更容易接受,

进而反思,于是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,

进而改正,对自己则就只有感激而没有恼怒。

如果不这样,

在劝告和开导朋友时,

先揭发他的过失,并进行斥责,让本就心怀愧疚的朋友更加无地自容,那么就只会激怒他,他就不仅不会反省和改正,甚至还可能变本加厉,并对你产生怨恨,那这朋友就没得做了。

王阳明又进一步说,

如果是当面这样对待朋友,那就不只是方法不当的问题了,还是在用揭别人的短、抖露别人的隐私,去体现自己的正直,这是人品有问题。

王阳明的这些话,

已经超越了朋友之道,

而完全就是说话之道。

归结起来,

就是不论对朋友、长辈、师长、领导还是他人,

该说的话还是要说,虽然坦言但不至于恶言冒犯,不因为避讳而不说但又要委婉。如此,才能实实在在地有益于别人,有益于增进彼此的感情。这是修养的体现,也是说话的智慧。 这番话,明显是建立在对人性深刻洞察的基础上的,令人心服口服。

纵观王阳明顿悟时刻明白的这四件事:

1、圣人之道立志可谓起步与方向,

2、勤学推展开来就是为人处世之道,

3、改过是修养德性、提升自身之法,

4、责善推而广之完全是说话之道,

已经把人生的几大方面全部囊括其中了。

同时,心学的致良知、知行合一等根本观念,也已经蕴含其中。

所以我们才说这是心学精华、人生要旨,铭记、领悟并践行,人生必无所忧、无所失!


 
更新时间:2024-12-18 20:26